Date-2024-05-10 00:30:01
新聞資訊
《奪冠》:中國女排和它背后承載的時代:2020年的第一張電影票,獻給了《奪冠》。
年初準備上映時,電影名字還叫《中國女排》,當時我就決定要去看這部電影,畢竟有陳可辛+鞏俐+黃渤這個黃金組合,還有女排隊員本色演出。
最重要的是,我是一個從小到大只喜歡看中國女排賽事的忠實觀眾+粉絲,我對中國女排,是深有感情的。
尤其是去年的世界杯,中國女排豪取11連勝,對于一直守在電視機前的球迷來說,那種強烈的自豪感和大寫的服氣真的是油然而生。當時又正好趕上70年國慶盛典,它的整個意義,瞬間遠遠超越了單純的體育冠軍而已。
對于國人而言,《奪冠》是承載著眾多期望的。但目前來看,各方的評價是褒貶不一,有點兩極化,在我看來,倒也很正常。因為“中國女排”這四個字所代表的含義,無論是它跨越的年代,它創(chuàng)造過的奇跡,國家意志和精神領袖對它的影響,都極其深遠厚重。從電影的角度來說,無論改編還是紀實,尺度都非常難把握好。
不過,作為一個球迷和看過電影的人,我覺得我還是有點發(fā)言權的。
定義《奪冠》是比較難的。它無法歸類于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敘事電影,也不是簡單的主旋律情懷片,更不能定義為普通的女排宣傳片。再加上被排球行內人士實名投訴重新剪片的緣故,它的部分劇情變得突兀隱晦,導致了成片效果有些斷裂和別扭。
但我還是有被感動到。
它的結構,是非常分明的三個時期,也正因為太分明了,顯得沒有內在連貫性??墒牵矣X得它做得最好的地方,是能夠通過女排將它背后的時代象征呈現出來,它的根基,有著很大的承托力。
70,80年代,因為沒有科學和技術支持,所有人完全靠意志和機械的苦練,而且還背負著巨大的國家和集體包袱。仿佛人變成了沒有感情,不知疼痛的機器,只知道重復和突破,拿冠軍是必然的責任和義務,而其中的人怎么樣,完全是被忽略的。它的整個感覺非常堅硬和沉重。唯有在拿到世界冠軍的那一刻,實現了全國人民的翹首以盼,人聲鼎沸搖旗吶喊,才使所有的艱辛顯得有意義。
對于這一段,我的整個觀影感受是極不舒服的。但當我過后回想起這一段的情節(jié),我覺得有它的合理性。那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時代,當時的貧瘠和落后,就是需要靠集體的榮譽來提升民族的自信和士氣。不必去否定這個時代階段的生硬和單一。在一個還在追求溫飽和自立階段的國家里,談個人存在感是毫無意義的。
90,00年代,算是我比較熟悉的階段,當時已經開始喜歡在奧運會追看賽事了。那個時代,有過拿奧運冠軍的高光時刻,但更多的時候,是波動起伏和青黃不接。那種持續(xù)的,出彩的時刻特別特別少,無論教練還是隊員,都顯得面目模糊,毫無個人標識,看的更多還是集體的合作。
這個時代,人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有了更多娛樂的選擇權,中國女排爭冠不再是人們眼光的焦點。所以,電影里對這一段的著墨是比較短的,更多是在為奧運會輸給郎平執(zhí)教的美國隊后,郎平回國接棒做劇情的鋪墊。
但這一段有一個很不錯的細節(jié),當賽點到時來,郎平對美國隊員只說了一句話:I have nothing to say, it is your game.(我沒有什么需要說的,享受你們的比賽吧。)Game,一語雙關,可以用來形容比賽,也可以用來形容“游戲”。美國隊員隨之而來的那種歡喜雀躍,會讓人感覺到她們是在享受一場體育游戲的終局勝利而已,和我們還在苦苦追求體育榮譽的感覺,形成強烈對比。
郎平時代,是我覺得最好的一段。不僅僅是因為我對這個階段最熟悉,更重要的是,它對這個階段里的時代和個人意識的轉變都有非常具象和細節(jié)的展現。體育奪冠不再承載著整個國家的眼光和重量,那種為了一場冠軍比賽全國觀眾守在屏幕前的時代,一去不返了。
同時,郎導帶來的體育理念和訓練模式完全顛覆傳統(tǒng),極其挑戰(zhàn)集體權威。在她的模式下,拿冠軍不再是隊員從事體育事業(yè)的唯一目標,她強調讓隊員享受體育,獲得營養(yǎng)支持,擁有私人生活。
這里有一段臺詞是非常重要的,她說:
“上一代人都背著沉重的包袱,因為那個時候,我們的國家還不夠強大,不自信,太需要一個冠軍來取得其他方面的勝利了。等我們內心強大了,我們就不會把贏,當作比賽的唯一價值。我有責任幫助你們,享受體育本身,好好地去打球。過去的包袱,由我們這代人來背,你們應該打出你們的排球?!?/b>
這段話,完全是整個電影主題的點睛之筆。
另一個側面,新時代下個人的標簽和意識也開始顯現了,即使是作為隊員,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個性表現和個人選擇權。她們不再有苦哈哈的練球意志。她們開始可以代表自己,不再只是集體里的一個模糊不清的螺絲釘而已。
我很喜歡一個片段,80后和90后的兩個隊員玩一個游戲,互相猜對方現在心里想的是誰。
90后的丁霞先猜:女的,排球的,郎導。
徐云麗:對。
丁霞:那你猜猜我想的是誰。
徐云麗:你自己。
丁霞一愣:你怎么知道的。
徐云麗:這就是我們80后和你們90后的區(qū)別。
一個小小的片段,已經全然體現出兩個時代的性格差別性有多天壤之別。
影片的最后,是16年奧運會中國戰(zhàn)勝巴西實現逆轉的那一場淘汰賽,當最終成功摘冠的那一刻到來,影片的整個視線只落在了女排隊員們的身上,終于把體育的勝負,真正的歸還給她們自己。
當如今我們在呼喊:女排精神” 時,還是有寓意著國家和集體的重要性,無需否認和回避,但也不必全然否定和反感。女排,本身是一項集體性體育活動,當在參加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賽事中,它依然有代表著集體意識的象征性,這一層意義對于任何國家都存在。
這也是《奪冠》最難平衡的地方。如果,僅僅把中國女排拍成主旋律片和雞血雞湯片,其實是更為容易的。但事實上,它想要表達的更多。因為現實中的各種限制,很多切面也只能點到為止,無法深入。但在新時代下,”女排精神” 不再只是狹隘的國家榮辱,而更多在強調一種叫做凝聚力的東西,這是所有集體合作的精神基礎。而這,是《奪冠》這部影片想傳達給觀眾的精神內核。
文章首發(fā)于公眾號:簡字素文